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強方能國強。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農耕文化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少年強,則國強,宜興自古就有“崇文重教、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端午節期間,一場在新街街道潼渚村舉辦的農耕體驗活動,讓宜興市紅十字青少年會員的成長充滿了煙火氣。
田間“一抹紅”·弘揚紅十字精神
6月9日下午,端午節農耕文化體驗活動正在新街街道潼渚村如火如荼開展著。此次活動,由宜興市紅十字會、新街街道潼渚村村民委員會主辦,宜興市新媒體行業紅十字會承辦。宜興黨史陳列館“薪火”宣講隊一起參與了此次活動。宜興市紅十字青少年會員們包粽子、畫鴨蛋、編制鴨蛋網兜,甚至還下田插秧。孩子們干的都是小活,做的都是小事,但完成比完美重要,成長比成功重要。
潼渚村位于環科園新街街道,銅官山、鵬山、離墨山三面環抱,潼渚河穿境而過,村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對于此次開展的端午節農耕文化體驗活動,新街街道潼渚村黨總支副書記潘耀表示:“村委對未成年、青少年一直比較關心和愛護,為了培養祖國的花朵,我們在村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喜愛和支持。”
應急救護培訓是學農的一項重要內容,宜興市楊巷鎮社會事業局副局長、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師劉三彬在現場為孩子們做了燒燙傷、動物咬傷、氣道異物梗阻的預防和現場救護的培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家長和孩子共讀領取到的《學生生命安全讀本》以及《中國紅十字報》,學習“紅十字生命教育自救互救”知識,紛紛表示對“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有了進一步了解。
小小農夫·體驗農耕文化
端午節,老宜興人興掛“鴨蛋網兜”,如今,很多孩子卻從未了解過。現場有一位家長表示:“我還是很小時候掛過鴨蛋網兜,孩子也覺得新奇,又是長見識的一天。”有孩子表示:“在家都是奶奶包粽子,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的粽子。”更深入地了解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俗特色后,相信宜興市紅十字青少年會員們會義無反顧地接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
唯有親歷,方知“粒粒皆辛苦”,“中國飯碗”來之不易。這是很多孩子第一次腳踏黃土、背朝天,感受黏糊糊的泥土、青油油的秧苗。稻田里有孩子笑著說:“非常期待我們插的秧,能夠有好的收成”。此次活動以切身體驗的方式讓孩子們開拓了視野、親近了自然、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在體驗中傳承與弘揚傳統農耕文化,在內心深處厚植珍惜糧食的傳統品德。
此次活動不僅增進了宜興市紅十字青少年會員們對端午節和農耕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到“獲得”的過程和樂趣,而且通過孩子們的視角發現了宜興的美,讓悠久的農耕文化在新時代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和風采。(圖文/景美玲 袁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