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豐富轄區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激發他們的文化自覺,培養他們對非遺的熱愛和保護意識,近日,蘇州工業園區九華社區關工委、共青團、婦聯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七彩夏日 遇見非遺”暑期非遺系列活動。
古風書燈,共賞國畫
書燈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由古代的“照明”變成了現在的“裝飾”。活動現場,紅色管家志愿者向大家講解了書燈的制作方法與注意事項。書燈看似簡單,卻在實際操作中遇到折紙時容易折錯方向,書燈的褶皺部分總不會折等問題。在親子共同努力下,耗時一個多小時,制作出了屬于自己的國風書燈。打開書燈,千里江山圖映入眼簾,這是一件集傳統的中國扇子元素與國畫詩詞結合的藝術品,在書頁的翻動中,感受國畫的魅力。
植物拓染,布里生花
中國傳統植物染已有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植物拓染就是拓植物之汁液,染纖維之顏色。活動現場,巾幗志愿者首先介紹了植物拓染的起源、傳承和藝術特點,詳細地講解了植物拓印的制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接著,孩子們挑選樹葉,裁剪出自己想要的形狀,并用膠帶固定在白色帆布包上,然后開始用小錘子進行敲打。手工敲打上色的過程比較慢,但孩子們非常有耐心地敲擊,直到顏色逐漸浸透帆布。最后,孩子們小心地將膠帶揭去,帆布袋上留下了完整的植物紋理和色彩。通過植物拓染,讓白色帆布袋“布里生花”。
掐絲琺瑯,活力煥發
掐絲琺瑯,又稱景泰藍,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以其精細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于世,被譽為“東方藝術的瑰寶”。活動現場,共青團志愿者首先為大家詳細講述了掐絲琺瑯技藝的歷史淵源、技藝發展及文化內涵。接著,孩子們開始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掐絲琺瑯發簪。從繪制圖案、上膠固定,到精細的掐絲、剪絲、著色,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樂趣,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感受著彩砂與金屬的碰撞。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精心制作,一支支精美的掐絲琺瑯發簪在大家的巧手中誕生。孩子們紛紛表示被掐絲琺瑯的魅力所吸引,愿意繼續學習和傳承這項技藝,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貢獻自己的力量。
九華社區舉辦的系列非遺活動,不僅豐富了轄區未成年人的暑期文化生活,還將趣味性與知識性融合在一起,寓教于樂,點燃了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傳承了非遺文化技藝。(圖文/陸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