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下旬,李壩村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兒童自然說竹子營活動。本次活動由當地村委會與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兒童自然說團隊聯合策劃,旨在通過竹文化的學習與實踐,讓李壩村的小朋友們能夠在網絡發達的今天放下手機,更加親近自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籌備本次活動,團隊成員們與李壩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們做出了許多努力。首先,志愿者們提前走訪了李壩村周邊的竹林,提前熟悉周邊竹海的環境,以防止在將要開展的活動中出現安全事故。其次,團隊成員們根據小朋友們的年齡將小朋友們分成了5個小組,為每個小組選出了2名志愿者以方便管理和教學。此外成員們還提前準備了一些竹制材料用于小朋友們的手工制作環節,并對這些材料進行了清點。
活動伊始,志愿者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主題為與“竹”初見的課程。他們通過PPT展示、圖片解析以及生動的講解詳細介紹了竹子的形態與,帶領小朋友們學會區分不同種類的竹子并了解不同種類竹子的主要用途;以觀賞視頻和現場展示的方式為小朋友們科普了竹子的生長習性與分布情況;從觀賞、食用、建筑以及工藝制造價值四個層面詳細闡述了竹子在不同領域的實用價值;結合古詩詞與視頻為小朋友們介紹了竹的文化象征。該課堂使兒童對竹子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互動環節中,兒童們積極參與,踴躍提問,表現出了對竹文化的濃厚興趣。
圖為團隊成員在為小朋友們上課。 錢正楹拍攝
隨后,活動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個精彩環節。志愿者們將小朋友們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配備了兩名帶隊成員。團隊成員們耐心地指導小朋友們如何將竹子切割、打孔、串聯,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汗水與智慧。緊接著,小朋友們紛紛開始動手,嘗試用靈巧的雙手制作出一個個精美可愛的風鈴。隨著竹子的組合與鈴鐺的加入,一個個別具一格的風鈴逐漸成型,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自豪的笑容。在制作過程中,團隊成員積極引導小朋友們團結一致解決困難,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讓他們學會了團隊協作和分享快樂的精神。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與志愿者們共同完成了風鈴的制作。風鈴輕輕搖曳時,發出悅耳的聲音,小朋友們不禁因此為自己的成果感到滿足。
圖為團隊成員在指導小朋友制作風鈴。 錢正楹攝
下午,活動進入最后一個環節。志愿者們帶領小朋友們走出教室,來到村子周邊的竹林進行實地觀察。這一過程完全由志愿者全程跟隨與引導,確保該活動既能夠讓小朋友們激發對自然的熱愛又能夠保障安全問題。小朋友們被竹子的挺拔身姿和翠綠葉片所吸引,團隊成員們鼓勵他們拿出畫筆和紙本,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感。他們在團隊成員的幫助下用畫筆描繪出竹子的形態和色彩。有的小朋友在作畫完成后用文字記錄下了竹子的特點和自己的感受,并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對自己的文字加以修改并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感。更有甚者在活動志愿者的幫助與引導下嘗試作詩以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不僅學會了觀察自然、記錄生活的方法,還培養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情。活動結束后,營員王子晨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放下手機,用更多的時間接觸大自然,同時也會珍惜自然資源,保護我們的自然母親。”
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小朋友前往竹林。 蔣林源攝
本次活動得到了家長和村民們的一致好評,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還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了大自然和傳統文化的魅力。該活動不僅為李壩村的小朋友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竹文化的寶貴機會,還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的奧秘和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活動也促進了當地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傳承傳統文化與克服互聯網帶來的負面影響帶來了新的示范。兒童自然說團隊將會進一步為兒童的自然教育貢獻力量!(李云濤)
圖為大合照。 錢正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