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家庭里母親們雞娃焦慮愈演愈烈,那些保持冷靜的父親們,反而經常成為“撒手不管”的譴責對象。那些極少數被父親“散養”長大的孩子,也普遍被人們視作熊孩子的種子選手。其實,散養并不意味著撒手,父親群體教育孩子的方式的確與母親群體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父愛往往因為其不夠直接而被人所忽視。8月20日全國上映的都市倫理喜劇片《散養時代》便講述了一對非常有代表性的父子情,引發了人們對父親散養教育的思考,以及對父愛獨特性的理解。
《散養時代》由浙江華彰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新銳導演王鈞執導,李夢男、張弘博、郝平、李依馨、宗曉軍、羅二洋、郝洋、周柏臻、姚心怡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十二歲的金豆(張弘博 飾)最大的心愿就是讓自己身為春風鎮電影院放映員的父親金阿貴(李夢男 飾)為全鎮的孩子們免費放映一場《少林寺》。然而金豆并不知道,鎮電影院正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父親即將走入人生絕境。金豆其實也面臨著人生絕境,他被學校開除了,父子的沖突到了極點,但最終金阿貴不顧一切的完成了兒子的心愿,兒子為了父親發起了最猛烈的反抗,父子走向和解和自我救贖。
雖然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凡的小鎮上,但是影片的寓意卻能讓每一個家庭的父親們陷入沉思。金阿貴是個認真負責的父親,因此在工作陷入繁忙和困境的時候,他能夠拿出來陪伴兒子成長的時間就被大幅擠壓了。沒有父親時刻監督的金豆,彷如被散養一般。片中,金豆的心理狀態頗像《火影忍者》初期時的漩渦鳴人,在父親缺席后便越來越希望用惡作劇式的搗蛋來博取關注。于是,在外人看來,金豆真的很像一個熊孩子,經常引發惹人哭笑不得的混亂。
其實觀眾都能品味得出,金豆和金阿貴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只是在一起的時間短,溝通少,產生了一些本不該存在的情感隔閡,導致金阿貴的父愛并未直接地傳遞給金豆而已。金阿貴以自己的形式對抗著突如其來的變化,而叛逆的金豆也以同樣的方式對抗著自己的父親。金阿貴的沉重和隱忍,金豆的無畏和堅韌,需要有一個契機去達成和解。這個契機便是《少林寺》的放映。當金阿貴終于突破自己的保護殼,決定豁出一切滿足兒子的心愿后,《少林寺》的片頭曲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響起,金豆邁出了理解父親無奈的第一步。
《散養時代》在國外電影節展映的時候,這份“中國式父愛”收獲了世界各地觀眾的認可。影片已經斬獲了第50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劇情長片單元家庭倫理類金雷米獎、第13屆圣地亞哥世界兒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16屆奧本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等多個獎項,現在終于和國內觀眾如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