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美麗鹽城訊 9月6日,“勇當排頭兵、奮進向未來”鹽城市迎接黨的二十大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技創新專場舉行。近年來,全市科技系統堅持創新賦能,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創新重大舉措持續落地,創新重大成效日益凸顯,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全市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強化創新政策引領支撐,創新創造活力持續凸顯。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的激勵政策》。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面向產業創新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重大目標產品研發。《鹽城市重點產業鏈培育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培育壯大23條重點產業鏈,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為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堅實產業支撐。市科技局圍繞23條重點產業鏈,收集梳理各地、各部門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項目173項、指南建議156條,聯合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編制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指南。加大科技創新激勵支持力度,出臺《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激勵政策實施細則(試行)》,目前共確認1921家單位的3072個項目符合政策獎勵條件,第一批獎勵金額10949.35萬元已下發,其中市本級財政承擔5547.17萬元。
落地落實重大創新舉措,創新型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今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推進年”活動,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縱深發展。實施高企培育壯大工程。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積極引導企業參加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力爭全年通過國家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4000家以上。組織實施全市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行動,年內通過省、市評估的瞪羚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和獨角獸企業超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30家。實施科創載體集群工程。加快江蘇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圍繞我市風電、光伏和生物質、氫能、儲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技術攻關,積極爭創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實現我市產業高端創新平臺零的突破。實施產業創新提升工程。圍繞23條全市重點產業鏈,梳理摸排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推動產業技術供需對接,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1000項以上。聚焦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科創產業資源富集地區,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組織10場以上專題招商活動、20場以上科創企業進高校及高校專家鹽城行等產學研專場活動,重點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補鏈項目落戶鹽城。實施區域創新協同工程。推動各高新區打造特色創新集群,強化人才、技術的資源集聚,優化創新條件,提升創新濃度,打造高新區發展的集體品牌和獨特優勢。組織開展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推動園區創新內涵不斷提升。實施創新生態優化工程。舉辦中國鹽城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新挑戰賽、沿海發展人才峰會等活動,全面創塑鹽城科創IP品牌。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新建國際科技創新合作載體3家以上,吸引和集聚全球創新資源。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發展成效不斷顯現。創新總體實力顯著提升。省對市高質量考核科技創新4項指標實現全面進位,技術合同成交額、科技型中小企業2項指標位居全省第三位。近三年全市研發投入持續保持15%以上增幅,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穩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1758.33億元,同比增長38.5%,增幅全省第一。東臺入選首批江蘇省創新型示范縣(市、區),鹽城工學院大學科技園獲批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集群持續壯大。強化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2580多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全市現有高企1633家,全省第6。今年組織1272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全市現有瞪羚、獨角獸入庫培育企業分別為184家、15家,去年22家企業獲評“省高新區瞪羚企業”,4家企業獲評“省潛在獨角獸企業”,實現我市零的突破。平臺載體建設穩步推進。全市現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4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19個,國家級眾創空間9家、省級28家,國家級孵化器14家、省級29家、市級22家,科技孵化器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全覆蓋。省列統新型研發機構20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400多家,與省產研院簽約共建江蘇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政產學研合作縱深拓展。深化與大院大所交流合作,今年已征集企業技術需求277項,征集清華、北大、中科院等50多所高校院所科研成果3000多項,組織舉辦鹽城—南京科創合作洽談會等產學研活動17場次,累計簽約合作項目569項,97項獲省產學研合作項目立項,立項數全省第二。
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八屆三次全會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科技創新推進年”活動持續走向深入,全面塑造科技創新競爭新優勢,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宜居之城貢獻科技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圖:王焱 文:祁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