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的新聞通氣會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行。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范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處處長李林海,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陳小卉,鹽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吳本輝出席通氣會介紹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有關情況。
通氣會上,范黎介紹了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總體安排情況。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將于2023年9月25日至27日在江蘇省鹽城市舉行,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共同主辦。會議以“綠色低碳發展共享生態濱海”為主題,設置開幕式、主題論壇、專題研討會、展覽展示,以及相關配套活動。擬邀請國內外有關政府部門、地方政府、聯合國相關機構、有關國際組織、學術機構、企業、青年及婦女代表約400人出席。
本次會議將分享推動濱海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進理念及生動實踐,推出務實成果、擴大合作伙伴、凝聚國際共識,與相關國際公約及全球倡議協同增效,打造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濱海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會議主要活動亮點紛呈。一是發布務實成果,提出合作倡議。會議將發布全球濱海生態系統狀況報告綱要、全球濱海生態系統保護工具包模塊化內容,發布《中國生態保護紅線藍皮書(2023年)》英文版、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集等成果,提出全球濱海論壇伙伴關系倡議。二是議題廣泛深入,組織形式多樣。會議將聚焦濱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遷徙物種保護的濱海協同、濱海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公眾參與的活力濱海四大議題舉辦主題論壇,以對話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組織10余場專題研討會,剖析濱海地區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三是活動內容豐富,公眾參與互動。會議將組織設置、公開征集國際合作項目和示范行動等全球濱海論壇研究課題,設立攝影、自然筆記和繪畫等獎項。邀請與會嘉賓和公眾參觀黃海濕地博物館,舉辦鹽城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展、觀鳥裝備設備和文創展等各類專題展覽,提升生態保護公眾意識。
我國高度重視遷飛鳥類、濕地保護工作。李林海介紹了國家林草局在保護遷飛候鳥、加強濱海濕地保護方面開展的工作情況。加強野外保護,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為鳥類等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等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堅持規劃引領,制定發布《“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全國鳥類遷徙通道保護行動方案(2021-2035年)》;聯合自然資源部印發《全國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等。完善機構支撐,強化鳥類監測、科學研究等工作。強化執法監管,建立由27個部門組成的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推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部門間聯合執法協調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將“愛鳥周”明確為法規制度,每年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拓展國際合作,加入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伙伴關系協定,推進與遷飛沿線各國在鳥類監測、鳥類環志等方面保護合作。
陳小卉介紹了江蘇省在濱海生態保護修復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相關情況。近年來,江蘇省立足海洋強省戰略,強化陸海統籌,優化沿海產業布局,開展海岸帶生態整治修復,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濱海生態保護修復與可持續發展上走在前、做示范。國土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國務院剛剛批復的《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加快形成沿海陸海統籌帶,構筑沿海生態安全屏障,協同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灘涂資源利用。連云港市和南通市、鹽城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成功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獲中央財政支持資金近9億元,項目的實施有效修復了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提升了濱海區域抵御海洋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加了生物多樣性。沿海三市正在陸續編制海島、海岸線保護修復等相關專項規劃,實施連島等海島整治修復項目,取得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豐收”。海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22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9046億元,同比增長7.4%,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4%。
吳本輝介紹了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籌備進展情況,以及鹽城市在濱海生態保護修復、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方面開展的工作情況。他說,鹽城市始終把高水平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有序推進各項籌備工作。堅持綠色辦會理念,專門制定會議碳中和工作方案,積極打造綠色交通、綠色會務等應用場景,讓綠色低碳成為會議鮮明標識。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和里下河地區廣袤的湖蕩濕地,是中國東部沿海濕地類型最齊全、連片分布面積最大和保護層級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近幾年來,鹽城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生態保護修復取得顯著進展。優化生態空間,加快構建以生態保護紅線為邊界、以自然保護地為核心、以其他重要生態功能區為節點的生態空間保護網絡;提升生態品質,因地制宜構建濕地、林地、自然保護地、世界自然遺產地和海域等陸海統籌的生態治理大格局;彰顯生態價值,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有序推進“雙碳”行動,聚力打造更好的生態產品、釋放更多的生態紅利。(文/陳婷 圖/王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