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揚州考察,稱贊“揚州是個好地方”。3年多來,揚州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聚焦產業科創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態宜居名城“三個名城”建設,全力打造“六個好地方”,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級臺階,達到742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躋身全國城市前20強。
7月8日,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國強帶隊走進我省“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揚州專場,生動描述該市緊緊圍繞總書記賦予江蘇的重大任務,扎扎實實、堅定不移推進“三個名城”建設,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為揚州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好地方”的美好現實。
優化,煥發現代產業新動能
鋼板雕花、智能倉庫、工業互聯網平臺……江蘇亞威機床近年來花大力氣推進智能制造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總投資20億元的“金屬成形機床智能制造項目”一期工程即將投入使用,將形成年產約2000臺(套)伺服壓力機、100條自動化沖壓及落料生產線的生產能力。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3年9月,揚州推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行動方案》,按照“產業集群+產業鏈”進行調整,確立新一輪重點發展的“613”產業體系,以強鏈補鏈延鏈的重要節點為關鍵,指導各地進行新一輪產業布局。“我們堅持以新化舊、先立后破,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潘國強介紹,通過優化布局“6群13鏈”產業體系,揚州高端裝備產業入圍全國百強產業集群,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產業入選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
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揚州市工信局局長錢峰表示,揚州將從兩方面深入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在“新”上求突破,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力爭到2025年培育2—3個規模超2000億元的地標產業,全部工業開票銷售達1萬億元;在“質”上下功夫,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提升產業發展質態質效,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深化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升級。
去年,該市工業開票達8212億元,創歷史新高。六大主導產業集群總產值6400億元,其中新材料產業集群開票近2000億元,高端裝備產業集群近1500億元……今年1—5月,全市認定新開工制造業重點項目133項,完成年度目標的67%。5月份認定的16項新開工制造業項目清單中,有江蘇豐勝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新建的年產5萬臺套糧油及食品智能化成套裝備生產線項目,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投資13億元上馬的LNG船、雙燃料船及配套項目一期管子車間、智能制造等技改項目……“613”產業體系六大主導產業集群正在拉長、增粗、補強產業鏈。
協同,打造產業科創新高地
6月21日,揚州獲批設立江蘇航空航天(揚州)產業專項基金,總規模16億元,是首批唯一一只航空航天產業領域專項基金。一周后,作為“十四五”期間江蘇批準建設的首個通用機場——高郵高新區通用機場項目開工,力爭用3到5年時間,打造成長三角區域重要的飛行培訓中心、全任務試飛中心、娛樂飛行中心、社會飛行服務中心。
揚州把航空產業放在13條新興產業鏈之首,今年新春伊始即與航空工業沈陽所舉行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簽約儀式。該實驗室將瞄準國家航空平臺發展戰略需求,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航空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策源地。揚州市發改委主任陸安亞介紹,全市現有涉航空航天企業50余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1家,國省專精特新企業16家,深度嵌入中航工業、中國航發、中國商飛等供應配套體系,初步形成“材料—零部件—組件—系統件—整機”產業鏈條,正多元發展“科研、制造、低空、臨空”等特色園區板塊。
堅持以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揚州將積極布局低空經濟、氫能儲能、元宇宙、零碳負碳等未來產業,協同推進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規?;?。揚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潘學元介紹,2023年,揚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52.9%,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770家,國家創新型城市能力評價名列第33位。省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新增數3年增長10.1倍,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較“十三五”末增長8%。
前不久,在“2024中國(重慶)獨角獸企業大會”上,揚州獲評“獨角獸企業新城”。目前,揚州“手握”江蘇鹍遠生物科技、江蘇和天下節能科技等7家省潛在獨角獸企業。在今年4月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中,高郵航天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入選。為構建有利于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的創新生態環境,當前,揚州正加快落實各項扶持舉措,每年投入4000萬元支持重大技術創新項目產業化,1億元左右資金支持企業研發投入獎補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
整合,釋放各類要素新活力
6月底,聯環集團引進的第一位藥學博士牛犇忙著籌備人才沙龍活動。2022年,他帶領技術團隊打造出“仿制藥—改良性新藥—創新藥”的研發梯隊,為公司新產品搶占市場立下汗馬功勞。“我們從一個博士都沒有,到目前已建立包括20名博士、150名碩士在內的數百人的研發團隊。”聯環藥業負責人夏春來介紹,近年來,他們建立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累計研發投入達數十億元,獲得各類發明專利授權近400項。6月2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顯示,聯環股份1類新藥——吸入用LH-1901臨床試驗申請獲批,用于治療慢性肺梗阻,劍指250億元市場。
科創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而人才是科創的核心。近日,揚州啟動2024年“百名博士揚州實踐”活動,首批浙大10名博士抵揚,為揚企發展“開良方”。此項活動自2009年開展以來,先后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的900多名博士來揚實踐,累計完成科研項目421個,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7400多萬元。近年來,揚州吸引包括近百名兩院院士在內的3300多名“高精尖”人才來揚創新創業,近3年進入揚州就業市場的大學生人數逐年遞增,“留才率”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7月8日,揚州發布2024年版涉企“免罰、輕罰、減罰”3張清單,較2023年版清單事項增加了19.6%,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興業創造良好法治環境。今年4月,國務院營商環境大督查中,揚州營商環境品牌“誠信揚州”建設被作為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連續11年出臺服務企業的“2號文件”,連續4年以“營商環境”為主題召開新春第一會,揚州堅持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陸安亞介紹,近年來,揚州創新推出“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模式,建成“15分鐘政務服務圈”和24小時智慧政務大廳3.0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長壓縮51%。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00個。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其中由中鐵寶橋揚州公司承建伶仃洋大橋一半的工程量和伶仃西泄洪區非通航孔橋兩部分,總長3753米。伶仃洋里架“飛虹”,揚州企業扛起深中通道“第一跨”。
今年中歐(揚州)智能制造產業園獲批省級國際合作園區,將積極發揮歐洲資本、技術集聚優勢,力爭3—5年內再集聚一批歐洲企業。潘國強表示,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主動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南京都市圈等國省重大戰略,力爭在更大范圍內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在揚州集聚、配置、增值。(新華日報記者 孫勁松 李鑫津 張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