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竹林、茶田間,乘坐搖櫓船徜徉在湖面上……暑期來臨,宜興市湖?鎮的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內,游客絡繹不絕,村里的民宿幾乎爆滿。
看著家門口游人如織的景象,無錫市人大代表,宜興市大地春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宜興市籬笆園農莊負責人黃亞云更覺干勁十足。“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我們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這更加堅定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信念。”
依托湖?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黃亞云發動龍山自然村70多家農戶經營民宿,創辦“籬笆驛站”鄉村旅游連鎖品牌,成立民宿女主人聯盟,致力推動龍山村民宿業集群發展。去年龍山村民宿經營收入超過5000萬元,帶動農村就業約1500人。“我將牢記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豐富鄉村旅游配套業態,提升鄉村旅游文化品牌,將宜興的茶文化、陶瓷文化、梁祝文化融入旅游產品中,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和村民收入。”黃亞云說。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全省各級人大代表積極履職盡責,帶動更多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穩穩的幸福。
7月艷陽下,句容市人大代表、句容市天王鎮西溧村新農人華夢麗戴著草帽,行走在一排排桃林中。正是桃子上市時節,從下果到裝箱,每個環節華夢麗都要親自盯著才放心。今年是95后華夢麗扎根農村的第9個年頭,在促進農場成功轉型發展后,作為人大代表的華夢麗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她與團隊打造“教產收供銷”全產業鏈,免費向周邊村民開放農貿集市,幫助售賣農副產品。她成立的助農服務隊已為700多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與跟蹤服務,將鄉村振興的種子播撒到了全國16個省。
“總書記的囑托讓我們倍感振奮,也給我們的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年全國兩會后,華夢麗悄悄給自己立了一個新目標: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時,在鄉土中國的創業實踐中貢獻青春力量。
同樣是奮斗在農業生產一線的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南京盛莊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巧琴曾多次帶著農產品參會,裝著蔬菜的“菜籃子”、盛著草莓和西紅柿的“果盤子”,都給參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從事農業工作30余年,劉巧琴深知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技術為引領的創新。“我們積極聯合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市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共同培育口感優質適宜生長的西紅柿、草莓、葡萄、梨、西瓜等瓜果蔬菜品種,實現質量與效益雙豐收。”劉巧琴說,農作物時令性很強,耽誤一時,就會影響一年的收成,必須要苦干實干,“我們正在探索建設農文旅融合發展、研學科普培訓、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將成立農業菜籃子精品化農產品產業電商銷售直播中心,建設集蔬菜水果倉儲、分揀、加工、冷藏、預制菜等于一體的農業菜籃子物流和電商銷售基地,并設立康養中心,將農業產業化、數字化的夢想書寫在希望的田野上。”
見到宿遷市宿城區人大代表,宿城區耿車鎮大眾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坤時,他正在建設中的蘭博物流園區里忙活。“天漸漸熱了,更要多來園區看看,保障生產安全。”張坤介紹,經過多年發展,大眾村已陸續建成大眾創業園、電子商務產業園、家居電商創業園等特色園區,逐步形成以家具電商為主的支柱產業。全村擁有網店經營戶500多家,快遞物流企業40多家,電商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網絡經濟已取代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成為大眾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飯碗”。
“作為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和村干部,我深感使命在肩,更要發揮自身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張坤說,今年以來,大眾村充分發揮已建成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想方設法拓寬項目引進渠道,積極招引特色項目入園,持續推進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村莊美起來、產業強起來、村民富起來,真正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張坤說。
基層醫療機構是距離百姓最近的健康守護站。作為一名基層醫療機構的帶頭人,揚州市邗江區瓜洲鎮人大代表,瓜洲鎮瓜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支部書記孫志勇通過提交建議,促使中心去年落實投用CT機、眼壓計等醫療新設備,為基層患者提供速度更快、圖像更清晰、診療更準確的服務,更好為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于我們做好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孫志勇調查發現,近年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參與度逐年下降,主要是因為體檢項目每年都是固定的那幾項,與群眾需求有差距。孫志勇說,今年他將建議為老年人增加腫瘤指標篩查、CT檢查等免費體檢項目,提高群眾參與度,更好地做好群眾“家門口”的健康服務。
“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省人大代表、漣水縣五港鎮蔡工村黨總支書記王瑋將這段話寫在自己的案頭上。王瑋告訴記者,今年蔡工村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打造“產業+文化+旅游”特色景觀。“我們邀請專業團隊,以農文旅發展為主線,包含村莊建設、土地整理、設施投入、農業產業化等方面,以紅色文化為特點,為蔡工村打造專業的綜合規劃,目前正在逐步落實中。”他們還籌劃建立鄉村共富產業園,將現有的農業基地、園區一并納入,進一步凝聚產業發展合力。(新華日報記者 徐睿翔 陳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