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美麗無錫訊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校的課后服務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無錫市錫山區東亭街道各小學將課后服務與興趣社團結合,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三優三效”讓學生享受有質量的、可持續的、多彩的課后服務,助力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優化作業設計,做到減負增效
解決家長作業輔導困難,提升學習效果,這是課后服務的重頭戲。各學校從嚴控制作業數量,針對不同學生分層設計練習,每個學校都有自己“作業設計”的亮點。
柏莊實驗小學探索“雙減”背景下的作業新模式,以“三味”作業設計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所謂“三味”,即作業有品味、有趣味、有回味,通過將閱讀與課程相融,知識與興趣“嫁接”,思考與實踐結合,帶給學生啟迪和思考。東亭實驗小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基礎類作業、拓展類作業、研究類作業等,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由老師輔導學生在校內完成作業,并進行鞏固與提高,基本實現學生回家“零作業”。市民周先生表示,孩子的作業在學校做完,既能減輕家長輔導學生作業的負擔和壓力,孩子在課余也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優化多彩課程,提升服務質效
在感覺作業減少的同時,學生們還意外發現,課后時間更多了,文體活動更豐富了。今年新學期開學后,東亭實驗小學探索出“1+X”課后服務模式,包括“巧手繪心”“樂享悅動”“聲聲動聽”“探索創想”等課外興趣小組,豐富多彩的課程深受學生喜歡。
這樣的“美好時光”并非東亭實驗小學獨有。東亭街道各學校深入落實“雙減”工作,探索課后服務新路徑,極大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與幸福感。柏莊實驗小學以惠山泥人為載體,做好非遺特色傳承與創新,讓孩子們的創造力在指尖躍動。隆亭實驗小學實施“動+靜”特色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乒乓律動,增強“運動細胞”;竹笛幽靜,增強“藝術細胞”。一動一靜間,減去的是課業的負擔,收獲的是一個更加健康快樂的童年。
優化教學方式,增強課堂實效
“雙減”對教師綜合能力也是一個挑戰,各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開展課堂教學專項調研,提升教師課堂實踐能力,以青年教師培訓班、青藍工程、名師工程等形式,短平快地開展校本課堂特色教育。
“作業減量不減質,需要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智慧和科學布置作業的能力。”東亭實驗小學校長凌紅表示,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東亭實驗小學成立青年教師成長營和“敏求樹人”學科工作室,通過名師講座、優質教學課例展示等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隆亭實驗小學依托“青青樹”教師成長俱樂部、名師工作室等平臺,積極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此外,錫山區教師發展中心各學科研訓員走進柏莊實驗小學、東亭實驗小學恒大分部等學校,對青年教師教學情況進行“把脈問診”。通過聽課評課、座談交流、經驗分享等形式,為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丁筱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