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美麗常熟訊 “在家門口就有常熟的專家坐診,給我們送醫送藥,真是太謝謝你們了!”6月17日,常熟對口幫扶思南的9名專家在醫療隊隊長徐國民的帶領下,聯合縣民族中醫院的26名醫護人員來到距縣城三十多公里的塘頭鎮開展專家巡診義診活動,當天共為600多人接診,受到了大山深處群眾的熱烈歡迎。這是醫療隊來到思南后的第6次“送醫下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打亂了原有的生活節奏,也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今年4月初,常熟第七批醫療隊沖破疫情阻隔,奔赴千里之外的貴州省思南縣,開展為期3個月的對口幫扶工作,迄今累計完成門診4700余人次,實施大小手術80多例,開展新技術20多項,修定完善制度28項。常熟掛職思南縣委常委、副縣長王曉東說:“常熟援思醫療隊派出最好醫生,組建最好團隊,跋涉山鄉村寨,情灑烏江明珠,生動詮釋了醫者大愛的天職。”
創下當地醫療技術多項“首例”
“這病困擾我40多年,如今終于治好了。” 5月15日,當思南縣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孟逸芳走出病房,守候在門外的李正芬連忙上前,將攥熱的錦旗送到她手中。
李正芬說,40多年來,眼部胬肉越長越大,眼睛異物感明顯,嚴重影響視力。從未出過“縣門”的李正芬別無選擇,只得一次次找到縣里的眼科醫生尋求一線生機。
最近一個偶然機會,李正芬聽說縣里醫院有常熟的專家,她立即掛號求醫。5月7日這天,在思南縣人民醫院,孟醫生為她實施了左眼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干細胞移植術,經過幾天的康復治療,李正芬病情恢復良好。
孟逸芳是常熟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她和其他15名援醫隊員分別對口幫扶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塘頭鎮衛生院、許家壩鎮衛生院,涵蓋醫學影像、腫瘤、骨科、重癥醫學、新生兒、醫學檢驗等學科。16名醫生中有10人是副主任醫師,7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常熟醫療隊帶來了新技術和新理念,“思南常熟”微信公眾號上,諸多醫療技術“第一”刷新紀錄,更記錄著常熟醫生救死扶傷的動人故事。
前不久,一位70多歲的重癥患者送到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患者氣息奄奄,神志不清,唯有一雙無神的眼睛流露出對生命的渴望。
“此前有多年糖尿病史,常年服二甲雙胍,腎功能不全。”患者家屬告訴醫生。
那天是來自常熟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庾勝副主任當班,患者病情危急,一刻也不敢耽擱。憑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庾勝副主任迅速判斷患者是“糖尿病乳酸酸中毒”,這種病死亡率極高,是思南縣醫院首次遇到的最嚴重此類病例。
“必須迅速搶救,否則患者將有生命危險。”庾勝和重診室的其他醫生意見一致。
重癥室外,是焦急的家屬。“情況嚴重,要不要轉院,這里的醫生能行么?”家屬心里沒底。重癥室內,庾勝一邊立刻行床邊緊急CRRT治療,考慮患者同時合并肺部感染、膿毒癥,立刻給予強有力的抗感染治療,一邊通過儀器實時監測患者的PH值、血鉀、肌酐等生理指標。
經過48小時與死神的爭奪,常熟醫生從死亡邊緣又搶回一條生命,經過5天的綜合救治,患者轉危為安。
在援醫的日子里,常熟醫生天天與“死神”賽跑,很多以前成功率不高的治療技術一個個成功實施,填補了思南醫療技術多項“空白”。思南縣人民醫院院長陳紹發感嘆常熟醫生的精湛醫術,同為醫生的他,認為援思醫療隊的到來,讓更多的危重癥患者迎來了救治的希望,全縣常見病、多發病、危急重癥的診治能力明顯提高。
常熟專家帶來“脫胎換骨幫扶”
“掛一下腫瘤科門診,常熟專家王鷹的號。”早晨9點,思南縣人民醫院的候診處,排隊等候問診的患者絡繹不絕。
但在半年前,縣人民醫院的腫瘤科門診還是“空白”,直到去年12月新的縣人民醫院投用后才設立,人員配備不夠,診治經驗有限,腫瘤科連一例肺癌化療也沒做過。
常熟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王鷹的到來,讓思南同行有了“主心骨”。針對腫瘤科目前情況,王鷹制定精準工作計劃,完善各項制度。在王鷹副主任帶領下,腫瘤科從過去無人問津到患者慕名求醫,不僅填補了腫瘤科的技術空白,還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了腫瘤科的診治和管理水平。
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常熟醫生把“輸血”與“造血”有機結合,每個隊員確定1—2名重點培養對象,建立“跟學班”帶教指導關系,幫助建設“2+5”重點專科,“2”即重癥監護室、急救中心;“5”即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新生兒科。目前,思南縣人民醫院泌尿科被評為銅仁市級重點專科,普外科通過銅仁市臨床重點專科審核,為思南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奠定了良好基礎。縣衛健局局長黃正權說:常思兩地組團式幫扶實施以來,培養了大批本土醫療衛生人才,給本地醫院帶來了脫胎換骨的幫扶,離“大病不出縣”的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