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丹陽表彰一批優秀納稅企業,37家單位榜上有名,其中36家均為民營企業。統計顯示,2018年,丹陽納稅總量超億元的企業有14家,而這其中,超九成收入來源于民營企業。
經濟新常態下,丹陽著眼空間布局、轉型升級、內涵提升,全維度優化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當地民營經濟創新活力充分迸發。“丹陽市委市政府將進一步改革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式方法,始終與民營企業站在一起,做企業發展最堅強的后盾。”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鏗鏘有力的話語,給當地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
優化布局+全鏈條孵化
特色資源更集聚
1月31日,江蘇僅一聯合智造有限公司整體搬入“一號園”,標志著總投資3.5億元、占地120畝,集科技、節能、生態、人文為一體的理想工廠體驗中心——“一號園”正式投入使用,這里將成為功能完備、配套齊全的孵化加速“夢工廠”。
與此同時,位于丹陽經濟開發區、總投資50億元的魚躍生命科學產業園6棟廠房竣工驗收,計劃5月份入駐啟用。這里將聚集大量醫學、工程、材料、電子、臨床推廣、應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方面的人才,圍繞“醫用家電”和“醫用耗材”兩大領域展開規模化生產。未來,依靠龍頭企業的核心領導力,園區將形成上下游特色產業資源要素集聚發展的蓬勃景象。
長期以來,“多點開花、齊頭并進”成為丹陽產業園區發展的一大瓶頸,造成園區市場化資源利用不充分、重大項目承載能力相對較弱等短板。今年以來,丹陽市按照“依托寧鎮揚、融入蘇錫常”的發展定位和“存量清理盤活,增量集中集聚”的原則,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集聚資源要素,把汽車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這三大優勢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全面提升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
揚長避短,才能錯位發展。丹陽提出“五位一體”統籌推進和建設現代化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即一個以上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一個以上產業股權基金、一個以上建設基金、一個以上多元化運營公司(帶項目)再加上一個園區管委會,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一個產業集聚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再配以完善的社區功能配套,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社區。“在這其中,政府做好三件事情:搭臺不唱戲,參股不經營,控制好風險。政府、龍頭企業和產業基金互為補充,協同解決各自痛點,相輔相成。”丹陽市副市長劉宏程說。
核心競爭力+優質資本
產業裂變升級
今年1月,陜煤集團、悅達集團、天惠投資與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上述三家投資方通過定向增發和“債轉股”方式共投資25.59億元入股恒神。作為一家布局碳纖維全產業鏈的高新技術企業,恒神是國內碳纖維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此次重組創新性采取“增資+債轉股+戰略合作伙伴跟投”的架構,實現了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優質資本的有機結合。
“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與上市公司兼并重組,是丹陽經濟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丹陽市經濟發展局黨組成員、市企業資本運營工作辦公室主任壯永宏告訴記者,自2017年以來,丹陽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發起兼并收購5起,被上市公司控股型收購4起,其中,宏達電器讓出51%的股權,一躍成為丹陽納稅增幅和畝均稅收第一,實現了裂變提升。
走上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成為丹陽企業應對民企融資困境的有效路徑。近年來,丹陽市政府通過營造氛圍、典型引路、政策扶持、強化服務等措施,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擁有各類上市、掛牌企業79家,其中境內外上市企業總數10家,占鎮江全市50%,直接融資累計已達173.448億元。搭乘資本市場的“電梯”,丹陽企業在資本制約的“獨木橋”上闖出了“陽關道”。
名校研修+一流企業考察
“新生代”接續成長
“斯坦福教授提出的‘關鍵性思考’,打破了我常常‘埋頭干活’不‘抬頭看路’的經營模式,讓我學到如何根據自己企業的情況建立發展目標。”諾得物流董事長趙國榮說。作為丹陽當地一家物流企業的掌舵人,他多次參加丹陽市委組織部組織的“新生代”企業家研修培訓,對企業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規劃。2014年開始,諾得物流以“物流+互聯網”的發展思路升級傳統物流商業模式,截至目前,在線交易突破10億元,降低了5%-15%的實體企業物流成本。全國最大的女裝毛料生產企業——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常務總經理徐導,多次參加培訓后眼界不斷開拓,去年初高薪聘請設計師創立了“雅韻”品牌,一舉打入門檻極高的A類商場,并將店面擴張到9個。
為解決好企業經營的代際傳承問題,自2008年起,丹陽市委組織部先后在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組織高級培訓班,定期組織經營管理人才進行培訓,并前往英特爾、華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參觀學習,幫助新生代企業家尋找宏觀發展方向,完善內部精細化管理以及企業文化,實現轉型升級。截至目前,丹陽“新生代”企業家庫已累計納入102人,涵蓋眼鏡、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及醫療器械、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大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