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村民徐素英最近“洋氣了”:身穿紫色緞襖,卷起發髻,化了淡妝,往淮劇表演隊里一站,渾身透著精神勁。“最喜歡上臺拿話筒的感覺,變年輕了。要說最難的是背詞,但幾場下來,臺詞就自個兒蹦出來了。”排練現場,二胡響起,徐素英拿鏡子掃了自己一眼,客氣地跟記者招呼:我去走場子了!
這是近日,阜寧縣板湖鎮三鑫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排練現場。行走阜寧城鄉,“徐素英”活躍的身影隨處可見。去年,阜寧縣被列入我省首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8個試點縣(市、區)之一,探路集思想政治引領、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優秀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提供惠民服務等于一體,推動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的綜合性宣傳教育陣地建設。自去年11月8日啟動以來,如種子遍撒春天的大地;又如石擊水,沸騰了鄉村每個角落。
送服務,群眾缺啥政府就送啥
阜寧楊集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顧正宏最近很忙,每周帶隊到村服務。村不固定,按縣里排的路線圖走。4月14日,在益林鎮東興村文明實踐站,醫務志愿者擺起攤,除測血壓血糖等常規項目外,還現教急救技能。“村民學起來有點難,但都知道它實用,樂意跟著做。”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啟動后,顧正宏第18次“走村”。
“群眾樂意,才能坐得進來,聽得進去,不然就是免費送,也沒人買賬。”羊寨鎮蒲鳩村黨總支書記孟召軍發現,固定場所召集人要三請四邀,而集市就是現成的宣講現場。不用發通知,上千人趕集,派出所、司法所、經管站輪番上場。
送法律、送健康、送科技、送文化 ……群眾缺啥就送啥。
“我們招募5089名專業文明實踐志愿者,同時將13個社會志愿服務組織中的3500名志愿者,也吸收為文明實踐志愿者,把文明送到千家萬戶。”阜寧縣委書記徐華明是志愿服務總隊的黨委書記,也是全縣一號志愿者。
“建立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個鎮文明實踐所、341個村文明實踐站、68個文明實踐點,四級組織體系全覆蓋;建立理論政策法規宣講、文化服務、教育服務、科技科普、醫療健身體育服務5類志愿服務隊伍;活動有班子隊伍、有陣地、有菜單、有統一標識、有規范制度5大標準;探索理論宣傳‘萬千百十’、‘政策法規進萬家’、‘好人之城’、‘歡樂進萬家’、鄉風文明‘六整治六提倡’、‘文明進萬家’六大活動品牌……阜寧‘4556’工作模式力求全覆蓋、全方位。”徐華明坦言,“在風災安置點、中心小學、衛生室、集中居住區成立的文明實踐點,是阜寧的創新,可以輻射更多群眾。”
“我們充分調動志愿者積極性,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志愿工作。”阜寧縣委副書記、縣長,志愿服務總隊長張利華算了算,“過去,每村每年看一場演出,現在文藝大軍進村,縣直22個團隊目前已送演出23期,加上能夠自給自足的村,算下來,村民一年可看6場文藝演出。”
“種”文化,常送不如“自給自足”
在阜寧縣板湖鎮三鑫村,徐素英拉著老姐妹唐曉芬一起參加表演隊,患高血糖的單正莉看著心里癢癢,“忍不住也來學唱淮劇”。“下地干活念叨,燒飯走路也念叨。”唐曉芬背臺詞把木鍋蓋燒焦了,顧秀霞發現在地里撒種子時記憶力最好,錢永背不上小品臺詞,妻子在一旁提醒,一來二去,夫妻倆都會了,索性登場合作。
臺上,徐素英和姐妹唱著《四大媽夸媳婦》;臺下,編劇裴彥杰現場指導。“我寫本子,兼演奏。”裴彥杰是退休教師,現在的身份是文化服務志愿者,寫劇本、做道具,樂此不疲。“雖然才幾個月,但群眾思想變化看得見,許多人已被我們從麻將桌上‘拽’了回來。”
“從長遠來看,送文化不如‘種’文化,把基層好苗子培養起來,動員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土生土長’更能扎根。”阜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主任羅時榮表示,鼓勵文化在地方落腳,實現基層“自給自足”。
3月22日,阜寧“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志愿服務隊‘百團會戰’文藝匯演”開幕。經層層評比突圍的136個節目連演3天,近500人上臺,都是各鎮村藝術團隊和文化大院的骨干,年齡最大者78歲。現場萬人圍觀,網上直播觀眾突破13.6萬人次。高質量的“文化大餐”激活群眾“思想味蕾”。阜寧縣文化館館長許紅雁說,從最初縣里“派單”,到后來基層“點單”,再到如今縣里請“大廚”下基層,培訓“做菜”,專業志愿者的指導,提升的不僅是基層表演、創作水平,還有文化自覺和自信。
“前16期,我們送演出‘村村到’,目前已由341個村全面普惠,轉向相對集中100個村,剩下的村交由各鎮文明實踐所。一方面,減少點,但把文藝、宣講、衛生、科技綜合做大,更具含金量;另一方面,對鎮而言,對接群眾需求更精準,但縣里一直總包就難免‘浮于面上’。對力量薄弱的鎮,我們還會給予內容、方法上的支持。”阜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陳剛說,鼓勵各村將新排的好節目,與鄰村互相調演,既保證節目常演常新,又節約成本。
“兩手”抓,口袋要鼓精神要富
3月20日,阜寧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姓名嘴”風采展示(決賽)拉開戰幕。16位基層選手走上擂臺,或說或唱,用最接地氣的語言、最觸動心靈的感悟,細數變化、講述故事、暢談感受。鹽城首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百姓名嘴”工作室同時掛牌。
讓更多人帶著故事走上臺,影響帶動更廣大群眾。在阜城街道,誰家兒媳能評上“十佳孝順媳婦”,便是無上榮耀。“從2015年開始,每年重陽,街道‘十佳孝順媳婦’表彰會都會觸動許多人的內心。”阜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于木村說,“8個社區、18個村各推一人入圍,經過我們三四個月的逐家走訪,評出前十。”表彰會上,孝順媳婦的故事由老人、鄰居、干部來講,臺下領導、觀眾帶著家屬來看,常常是會沒結束,臺上臺下滿是“紅眼圈”。
“不拿個獎還真抬不起頭來。”益林鎮管計村黨總支書記余伏井也深有感觸,村里打造善文化,“十大好人”評了5年,聽臺上人講自家事,臺下人回家哪好意思再吵?“思想工作這么抓,不空洞。”
思想亮堂堂,口袋也要鼓囊囊。 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啟動后,羅橋鎮成立“木蘭戶織會”,送機械、送技術、送訂單,帶動60多名留守婦女、陪讀媽媽、貧困母親在家門口做起手工技藝、傳統加工,照顧家人和掙錢兩不誤。
站在羊寨鎮蒲鳩村LED大屏下,孟召軍把手機上“學習強國”相關視頻轉發后臺,不一會,LED大屏便吸引過往村民轉頭側耳。“晚上,太陽能路燈一亮,廣場上幾十人跳舞幾百人看。”蒲鳩村曾是省級經濟薄弱村,靠發展光伏項目脫了貧。如今后進村變為鎮里一流村,去年獲得全縣綜合考核第一。孟召軍說,只有思想和口袋一起“富”,我們這一嗓子才能真正喊到底。
新溝鎮叫響200元份子錢移風易俗、益林鎮打造中華善文化、阜城街道厚植“家的理念”……新時代文明實踐仍在進行時,阜寧試點,各鎮村同樣在探索新路,不貪洋求大,只唯實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