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辦的刊物《學習與研究》,以《黨建引領農村綜合改革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為題,面向全國推廣淮安區瞄準脫貧攻堅“靶心”、探索“一點五試”鄉村振興新模式的經驗做法。
近幾年來,淮安市淮安區將低收入人口如期脫貧、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解決好重點片區貧困問題,鎖定為全區上下勠力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從配強幫扶隊伍、做活產業文章、用好監督系統等方面下真功夫,扶貧戰術靈活管用,脫貧戰果捷報頻傳。
截至2018年底,全區11.77萬名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16萬人成功脫貧,脫貧率達70%。在這一成果助推下,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雄踞全市第一方陣,跨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行列。
隊伍“換血” 精選“少壯軍團”
姚鵬是淮安市淮安區一名“90后”大學生村官。三年前的2016年3月,根據區委“排兵布陣”,姚鵬從朱莊村調到孫楊村擔任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那時的孫楊村,頭頂的是省定經濟薄弱村“帽子”,被列入全區基層黨組織“后進村”。
“接棒”孫楊村,姚鵬是來“救火”的。到任后,姚鵬迅速下出“三招棋”:建服務中心,組織村“兩委”換屆;搞增收工程,上馬天翼鴿業項目;修橋筑路,改善民生。三招一出,招無虛發。9個月后,孫楊村實現集體增收24萬元,一舉甩掉了省定經濟薄弱村的“帽子”,全村114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也全部斬斷了“窮根”。
拳怕少壯,棍怕老郎。對思維僵化、缺招數、守攤子的村干部隊伍進行“換血”,選派大學生村官、新入職公務員、鄉科級后備干部等“少壯派”,充實到村級基層黨組織“領頭雁”隊伍中挑大梁,是淮安市淮安區脫貧攻堅采用的一套“技戰術”。
淮安市淮安區已累計優選25名鄉科級后備干部擔任重點鎮(街道)“扶貧專干”,37名大學生村官和新入職“90后”公務員走上省、市定經濟薄弱村“扶貧書記(主任)”崗位,幫助經濟薄弱村建強組織、理清思路、選好產業,增強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引領力。
在“少壯軍團”帶領下,淮安市淮安區37個經濟薄弱村有30個摘掉了“窮帽子”。其中,集體經濟收入多年“交白卷”的流均鎮合心村,去年不僅還掉了60多萬元外債,還盈余30多萬元,并首次在全區“百面紅旗”評選中奪旗。村里通過與區人社部門合作實施的技能培訓進村項目,已幫助46名低收入村民解決就業,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
項目“造血” 巧用“炮兵戰術”
與孫楊村同一年實現脫貧的石塘村,原有建檔立卡低收入戶86戶,每年可獲得省精準扶貧資金54萬元。“村里在甩掉省定經濟薄弱村‘帽子’之前,對這筆精準扶貧資金一般都是按人頭和標準,直接發給低收入戶,結果是年復一年,低收入戶依然守窮度日。”村黨總支書記鄭忠明說。
上述做法,無異于“撒胡椒面”。對此,區扶貧辦果斷校準航向,變“撒胡椒面”為“握指成拳”,采取“集中火力、精準突破”的“炮兵戰術”,以項目為載體,激活經濟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運用“炮兵戰術”后,石塘村去年統籌精準扶貧資金、掛鉤幫扶單位提供的幫扶資金,實行“化零為整”,相繼上馬光伏發電板、天翼鴿業、生豬養殖基地、標準化廠房等項目,不僅解決了上百人的就業問題,村民、村集體還可按比例獲得收益,項目收益率保持在9%左右。“光伏發電板項目一年就給村集體增收10萬元。”鄭忠明高興地說,去年,石塘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70萬元,86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有76戶脫貧。
“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放水。”在這一理念下,淮安市淮安區整合全區各類脫貧幫扶資金,重點實施現代生豬養殖基地和高標準廠房等優質扶貧項目,每年可為全區22個省、市定經濟薄弱村村均實現10萬元集體收入,帶動1.3萬余名低收入農戶增收。淮安市淮安區以順河、蘇嘴兩個鎮列入省重點“六大片區”連片開發范疇為契機,編制總投資達43.17億元的53個幫扶項目,目前已實施34個。
在此基礎上,淮安市淮安區規范整合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產業扶貧、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等五項農村改革試點的近2800萬元資金,在全區選定6個村進行試點,開展“耕、種、防、收”全程服務,探索“黨建引領、一點五試”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扶貧模式。去年,試點工作累計為村集體增收300多萬元,帶動300多名低收入農戶增收,幫助600多名低收入人口實現就業。
平臺“清淤” 淬煉“鋼筋鐵骨”
2016年,原建淮鄉許王村黨總支書記華某等三名村干部,在申報本村低收入戶過程中,明知故犯優親厚友,區紀委在“陽光扶貧”監管系統大數據中比對后很快發現個中“貓膩”,華某等3人最終被處以黨內警告處分。近兩年來,淮安市淮安區充分發揮“陽光扶貧”系統先行先試的平臺優勢,著力于扶貧工作的精準識別、過程監管。
“面對面”識別,給百姓一個明示。按照“兩公告兩比對四公示”“五簽字五確認”工作程序和要求,借助“陽光扶貧”平臺系統,逐一核對甄別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家庭信息。同時,及時將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貧困戶納入國扶網系統,做到應納盡納、應幫盡幫。
“點對點”查詢,給百姓一個明白。建立完善區級“陽光扶貧”咨詢中心、15個鎮級“陽光扶貧”服務窗口和37個經濟薄弱村“陽光扶貧”工作站,配備自助查詢終端,堅持線上監督與線下檢查相結合,發揮系統大數據功能,確保脫貧過程真實可控。
“一對一”幫扶,給百姓一盞明燈。依托“陽光扶貧”系統平臺,落實全區9589名黨員干部結對幫扶32931戶低收入農戶,做到幫扶對象、幫扶責任人和幫扶措施“三精準”。建立經濟薄弱村聯動幫扶組和項目幫扶組,區四套班子32名成員、區直37個部門主要負責人與10個鎮(街道)三套班子成員,聯合掛鉤幫扶37個經濟薄弱村,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給予技術和資金支持。(王健全 王正道 杜勇清 黃 潔 郭彥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