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淮安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市委市政府近期出臺的《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落實“三農”工作硬任務的實施意見》(市委一號文件)進行解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連續15年以市委一號文件形式對農業農村工作作出部署安排。今年的一號文件明確今明兩年“三農”工作思路,對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十項行動,突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場硬仗,壯產業促脫貧、優環境牢基礎、強黨建優治理、重改革助增收,確保到2020年圓滿完成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擴大扶貧開發成果,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嚴繼林說,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到今年底,實現所有低收入農戶脫貧,所有省、市定經濟薄弱村達標出列,三個重點片區和黃花塘革命老區發展能力明顯增強,重點幫扶縣區全部達到“摘帽”標準,明年鞏固提升。
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順應廣大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提高農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是高水平、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仗”。今年的一號文件提出了很多具體措施,出臺農民集中居住區規劃建設管理導則,建立市縣兩級領導掛鉤領辦示范項目制度,實施百村示范、千村齊動人居環境整治計劃,開展特色田園鄉村培育等。此外,市級每年設立一定規模的獎補資金,對成效突出、特色凸顯的示范項目予以重點傾斜。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依然是今年強調的主攻方向。一號文件聚焦把產業鏈條留在農村,加快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之路,突出農業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促進農業產業更加興旺。明確提出到2020年,“三特”現代農業產業產值達35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
農村改革進入深水區,如何啃下“硬骨頭”?一號文件提出要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創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明確到2020年,基本完成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權籍調查、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務。同時,完善財政支農服務,堅持財政優先保障農業農村、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真金白銀投入,市財政每年分別增加安排2000萬元、1000萬元,用于扶持集體經濟低收入村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制度保障和社會基礎。一號文件指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聚焦基層打基礎,堅持黨建強村、依法治村、文明興村,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到2020年,村民委員會依法自治達標率達98%、農村和諧社區達標率達95%、農村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達95%、縣級及以上文明村和鎮(街道)占比達60%。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要求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農村工作硬任務能否按期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一號文件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切實做到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強化責任落實、工作保障、力量集成和督查推進,真正把黨管農村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