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市經濟運行質效穩中有進,財政收入順利實現年度預算目標。據市財政局年終大盤點,去年我市實現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71.01億元,為年度預算目標的100%,總量名列南通九縣市區第二,其中地方稅收56.82億元,同比增長11.1%。
財政收入是經濟發展質效的集中體現。“我市財政收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地方稅收保持兩位數增長,是市委、市政府始終不渝抓實體經濟的結果。”市財政局長肖飆說。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新發展理念,系統性思維推動海門高質量發展,搶抓長三角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通州灣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等多重疊加機遇,充分放大海門獨有的區位優勢,以加快實體經濟創新轉型來推動實力海門建設,緊扣工業經濟爬坡過坎、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著力突破、城市工作加速轉型“三件大事”,持續推進“四大專項行動”,全力打贏項目建設和經濟運行翻身仗,推動經濟穩步增長,不斷夯實財稅基礎。去年我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稅收占比80%,比上年增長9.5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是財稅的重要來源。一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突出工業經濟主體地位不動搖,將項目建設作為拉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3+3”產業集聚為導向,堅持“外引”和“內生”同步推進,全年新開工工業超億元項目102個,新竣工項目148個,工業項目竣工率為64.7%,轉化達產項目30個,平均產出4.7億元,一批新稅源增長點不斷涌現。同時,我市以培育大產業、大企業為重點,不斷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全力推進微小企業進規模,規模企業上臺階,去年工業應稅銷售增幅超過30%,規模以上企業畝均稅收達到11萬元,涌現出萬高藥業、通光集團、海螺水泥、招商局重工、中興裝備、晨牌藥業等一批入庫稅金超過5000萬元的稅收大戶企業,去年國內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均超額完成年度預算目標。
服務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是財稅的主要來源,去年以來,我市相繼出臺了《促進服務業經濟發展若干意見》《推進樓宇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建立了部門、領導掛帥區鎮、企業和樓宇機制,全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聯動發展。去年我市實施超億元項目12個,服務業項目竣工率達到90.4%。積極推進服務業與農業、先進制造業、互聯網經濟融合發展,不斷壯大電子商務、創意設計、總部經濟、服務外包等新興業態,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全市11個服務業集聚區新落戶企業超過300家,新增應稅銷售500萬元以上的服務業企業40多家,全市服務業稅收增幅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市納稅超億元樓宇實現零突破。同時,房地產健康發展,建筑業穩步提升,涌現了中南集團、南通三建、龍信集團、中聯、南通三建建筑裝飾等一批稅收支撐型企業群體。去年財政部門征收其他收入為112.97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