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先鋒!”這是省委書記婁勤儉去年春末調研南通時提出的期望。
一年后的夏初,海門站上了全省2018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大會領獎臺,捧回“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獎牌,市委書記陳勇也榮獲“推進高質量發展優秀縣(市、區)委書記”稱號。
“這塊獎牌分量很重,是激勵,更是鞭策。” 陳勇介紹,在列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體系的39個指標中,海門有12個指標進入全省前八,其中單位工業建設用地企業利潤、農村供水入戶率等7個指標位列全省第一。“對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海門將繼續攻堅克難、接力前行,持續當好高質量發展的先鋒。”
獎牌是責任,
“7個海門”詮釋新內涵
“捧回的是金燦燦的獎牌,扛起的卻是沉甸甸的責任。” 捧回獎牌后,海門專門召開常委會解剖“短腿”——城鄉萬人公交車擁有量、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等6個指標在全省排名相對靠后。
“39個監測指標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海門產業結構、城鄉布局等方面的不足。”陳勇說,海門的高質量發展必須量質并舉,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
在前些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實體經濟發展困難,而服務業一些行業風光正好,要不要脫實入虛?“海門是一個縣級市,發展服務業沒有優勢,還是老老實實練好制造業內功。”海門下定決心,全力推動工業經濟爬坡過坎。如今,海門已形成現代建筑、現代家紡等3個千億級產業板塊,去年在全國工業百強縣的排名躍升至第11位。在制造業強有力的帶動下,服務業應稅銷售也突破500億元,同比激增55.2%。
一些誘人的大項目在談判桌上開出一連串條件,被海門一口回絕——海門不存在“零地價”,更不會拿大量財政資金來“買”項目。“這些項目很可能吃完政策就跑了,短期數據好看,卻會留下長久的窟窿。”陳勇說,海門已建立項目預審機制,從投資強度、生態環保、畝均產出等方面篩選“金種子”,去年將30多個項目拒之門外。與此同時,全市683家規上企業畝均稅收攀升至11.42萬元,單位工業建設用地工業企業利潤名列全省第一。
要“面子”還是要“里子”,圖眼前還是謀長遠,重“金杯”還是重“口碑”……面對一道道考題,海門奮力建設實力海門、活力海門、富裕海門、生態海門、宜居海門、魅力海門、平安海門等“7個海門”,走出了獨特的“海門路徑”。
創新變革,
激發干部爭先新動能
海門開發區管委會會議室里,掛滿了項目建設流動紅旗。最顯眼的一面,是“2018年南通市項目建設年度先進國家級開發區”。
這面紅旗來之不易。兩年多前,南通打響“項目競賽”發令槍,首次季度評比中,海門市、海門開發區、海門工業園區三個類別全部排名倒數,海門市委主要負責人尷尬上臺,在南通市項目建設點評會上作表態發言。
“從大膽打破用人機制入手。”海門市委決定,將開發區全體海門市管干部由任命制改為聘用制,授予海門開發區充分的自主用人權,讓“千里馬”競相跳出來、跑起來。
80后干部殷亮被提拔為海門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大刀闊斧構建開發區招商局和4個專業園區招商局協同并進的“1+4”機制,圍繞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上市公司、重點央企密集招商,一次性簽下6個10億元以上大項目。
放眼海門,處處都是賽場。6個園區、5個鎮分組競賽,拉開考核績效基數,最后一名績效下浮。同時要求各地在考核績效總盤子里拿出15%至20%,在單位內部按工作實績獎勤罰懶,讓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不一樣。“2017年我們在南通5家國家級開發園區中排名靠后,被扣了10%的績效。大家憋著一口氣苦干一年,去年考核績效上浮92%,接近其他單位的兩倍。”海門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張炎說。
不久前,2018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結果出爐,海門名列第四,比上一年上升4位。去年,海門吸引到賬外資3.25億美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14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18個,位居南通第一。今年一季度,海門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4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6個,再次奪得南通市“流動紅旗”。
“惠民指標”領先,
居民收獲滿滿幸福感
就在各區、鎮熱火朝天搞建設時,位于崇明島上的海永鎮卻不見“動靜”。
海門已連續三年不對海永鎮進行項目建設考核。“守護生態要耐得住寂寞。”5月7日,海門市委在海永鎮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關于推動海永鎮綠色發展、協同發展、特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守好江中生態寶地。同時明確,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保障海永鎮社會事業發展。
沿江驅車,50公里江堤全線貫通,堤上植被翠綠,江邊蘆葦搖曳。海門市市長郭曉敏說,守護綠色本底,海門先后關閉16座沿江碼頭、40多家污染企業和200多家養殖場,去年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PM2.5年均濃度分列全省第一、第三。
高質量發展答卷,最終要由群眾來評判。不久前,海門街道獅山新村507幢居民黃建賓代表左鄰右舍,將一面錦旗送到海門市住建局,感謝他們讓30多年房齡的老小區重煥青春。海門在拉開框架建設現代化新城的同時,不忘老城區提升,每年投入數千萬元,分批改造光明路小區、復三新村、日新新村、海影新村等高齡小區,讓數萬居民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近三年,海門每年將超過77%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民生領域。在省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體系的39個指標中,海門有10個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指標進入全省前八。
“看到這些民生指標排名靠前,我們心里踏實多了。”陳勇告訴記者,他喜歡在晚上沿著海門的街道散步,兩年多來,雖然常常被市民認出,卻從沒有被拖住反映問題。這座濱江臨海、大氣平和的城市,正蓄積追趕超越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