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美麗句容訊 日前,在句容市城西盛邦橋附近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院里,記者對雅風書法的徐朝斌老師進行了專訪。通過他樸實的語言和細雕的作品,來走進屬于他的筆墨人生,感知他筆走龍蛇的力與美。
初中與書法結緣,筆耕不息三十載
徐朝斌今年46歲,是句容本地人。過去,長期在上海一家大型的臺資企業擔任中層領導職位。2009年因健康原因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句容茅山鎮墓東村。家鄉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但卻大大激發了他生活和學習的欲望,也重新拾掇起年少時的書法夢想。
徐老師在讀初二時就已經開始接觸書法,漸漸,他開始對書法產生濃厚興趣,硬筆、軟筆都是他每天練習的功課。當記者問起如何學好書法時,徐老師微微一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練好書法沒有捷徑可走,我寫了三十年的書法,全靠認真,沉下心來臨帖,筆在手,字不休。漸漸從書法中感悟出更高層次的境界,更要吸取古人的優勢,如植物扎根于土壤,不驕不躁,方能學好書法”。正是這種對書法的執著與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讓他對書法的筆法和技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迎來如今對于書法的造詣與見解。
精筆細雕排雜念,靜心求索不要功
徐老師擅長小楷和行楷,講究中庸平和。他介紹說,歷史上有很多書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王羲之的《書論》、孫過庭的《書譜》都是必讀之書。歷代有影響的書家都是精臨諸帖,踏踏實實地走二王一脈正統的路子。記者在問及徐老師所獲得的榮譽和獎項時,他搖搖頭,語重心長的對記者說:“書法的形成到現在兩千年,是從文字的實用慢慢演變到藝術研究的過程,練習書法的第一目標就是實用,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再往上延伸到藝術研究,當然,如果自己的作品可以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那就更好了”。
充實自己 惠及社會
書法是一門螺旋形無限上升的“藝術”。正是基于這種清醒的認識和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徐老師求教名師大家。行書上受惠于大家趙劍平先生的指點,在《圣教序》上狠下功夫。小楷得益于名家裴建華女士的指教,堅持臨習《靈飛經》。水滴石穿,金石可鏤。名師的指點加上自己的勤奮,徐老師在書法的造詣上又有所精進。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漸漸的有周圍的人聽說徐老師的字寫的好,便嘗試著把孩子帶來讓徐老師教習練字。徐老師傾力而為,手把手的教孩子們練字。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通過徐老師悉心教導,認真練習,都各自在校內外的比賽中獲得名次。2017年7月,雅風書法培訓班正式成立,學員涵蓋從零基礎的大班小朋友到成人,學員人數常年保持在150人左右。新穎的教學手段,穩扎穩打的教學理念,鑄就了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學校老師表揚,學生歡欣,家長鼓舞。看著一張張學生的獎狀,還有什么更好的對書法老師的褒獎和贊美呢?
孜孜以求,力做一個有修養的書法家
在最后,記者詢問徐老師對書法乃至書法家有什么獨特的見解,徐老師語重心長的告訴我,要做一個有修養的書法家,首先,書法家要搞清楚為什么人群服務的問題;其二,書法家要有淵博的知識,有了廣博的知識,不論是品德、言行、氣質都不同一般,方能“得道多助”;其三要有扎實的書寫功底。能集眾家所長為已有,應不同需要,不同場合,不同風格,信手拈來,遵循漢字本體,呈現規范、自然、穩健的書法作品,發揮書法的多功能作用。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正像蘇軾詩詞中的那樣,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駛去,唯有靜心學習感悟,才能立足于社會之上。(圖文/丁璇 劉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