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云“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對邳州市四戶鎮崗子村農戶來說,今年的春耕尤其令人振奮——2600多畝早春土豆還未種下,就被上海一家國際知名食品公司以“統貨”方式收購800萬公斤,將變為人們餐桌上的香脆薯片和薯條。
3月18日,淮北地區農村最高氣溫躍升,特別適合早春土豆生長發芽。村黨支部書記、崗子村百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亮,正指揮人們在土豆田里進行“掃尾”工作。年初,他信心滿滿地簽下了那份種植大單。
“信心來自哪里?”記者問。“我還是帶你去看看吧。”李輝亮帶領記者來到田頭。大田寬約200米,共百余畝,卻只有3個農民在勞作。村民李帥帥操作手扶拖拉機,田兩邊各有一位60歲左右的婦女做輔助。不到5分鐘,打溝、下種、覆土、覆膜,一氣呵成。李輝亮介紹,這部由農民自己設計改進的機械,可替代10個人工,成本低、操作方便,“‘職業化’的熟練農民在我們村已有200多位,都是這5年內成長起來的。”
在蘇北,農民種土豆多采用留種復種的方式,土豆品種漸漸退化,產量降低,種植面積很難擴大,僅被農戶當作自家菜園里的一種蔬菜。“‘干如焦渣濕如鰾,不干不濕甩不掉’,當地特有的黑砂土很難耕作和打理,農民也不愿意種土豆,覺得費工費力。”李輝亮回憶,2010年自己帶頭建起示范大棚種植荷蘭土豆,畝產高達3500公斤。但到春耕季,連50個種土豆的熟練工人都難招到,持續擴大生產、獲取規模效益自然成了一句空話。
鎮里有針對性地提出“三個一”工程,即每個村要有一個集體公司、一個產業和一個園區。四戶鎮副鎮長王明先介紹,在土地規模經營中發揮黨支部職能,突出村集體經營主體地位,由村成立集體公司,通過與大企業聯營,發展訂單農業。
2012年,國際食品行業巨頭百事公司首次下單采購200畝訂單土豆。采購人員測試土質后認為,當地特別適合種植可用于加工薯片和薯條的“大西洋” 土豆。李輝亮說,這種土豆畝產不到3200公斤,遠低于荷蘭土豆,但淀粉含量超過5%,且果型又大又圓,加工成薯片和薯條后完整度明顯提高。打那之后,采購方不斷追加訂單,今年達到2600畝。
“有規模、有市場,鄉親們的精神面貌一年一變樣。”職業農民經紀人李發學說,在播種期,百事公司將土豆種子直接從倉庫調配到當地,管護期間提供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治等服務,收獲時則按合同保護價全部回收。加入村集體公司的村民除了可以得到每年每畝700元的租金收入,還能獲得種植收入分紅。“收入穩定,村民可專心研究種植技術,爭做‘職業農民’。”
“帶你看看‘飛刀手’們給土豆切種。”李發學繼而跟記者介紹道,每個土豆塊莖上有7到8個芽點,需要用刀分開且不損傷芽點,這在栽種流程中機器無法替代人工。而村里大姐們坐在小板凳上,只需掃一眼土豆,不到5秒,一個土豆就被分割成合格的種子。“村里有一支11名大姐組成的‘飛刀’隊,她們給這2600畝土地準備種子,僅需一周。”李發學說,5年前,全村想找20個懂土豆種植的工人都不易,現在則擁有200多人的專業種植隊伍。
記者采訪中獲悉,崗子村訂單土豆種植基地有望成為這家國際食品企業在國內的第二大生產基地,成為其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每年6月20日統一收購截止,那就是崗子村百姓‘領工資’的大日子。”李輝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