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攢幾個月了,只有這1000塊錢,先還給你,千萬別嫌少啊!”7月7日,泗洪縣峰山鄉塔河村朱玲拉著本村村民唐招娣的手,蠻難為情地說。
朱玲是在替已故丈夫還債。還債的路,她已經走了14年。
朱玲出生于泗洪縣峰山鄉塔河村,自幼患小兒麻痹癥,落下三級肢殘。1993年,她與同村的趙正密結為夫婦。可是,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短暫,在她還沒有來得及品嘗幸福的時候,她的家庭突遭變故。
2005年8月,朱玲做生意的丈夫因交通事故不幸離世,留下一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剛送走丈夫不久,多個債主就找上門來向她討債。她粗略算了一下,丈夫做生意留下的欠款竟多達10余萬元。
10余萬元,對朱玲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人活著,就要言而有信。欠你們的錢,我一定會還上,絕不會背上欠錢不還的罵名。”
為了還債,她一邊照應著兒女,一邊學烙大餅掙錢。那是多么艱辛的一段時光啊。晚上,她要和上百斤面粉,她的汗水常會濕透她的衣衫,每次和完面,她的衣衫也就被她的汗水浸透了。而她的關節就像散了架,全身的酸痛,讓她不由咬破了自己的嘴唇。
過度勞累終于力不從心,停下烙餅生意后,她又到附近服裝廠打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不到一年,朱玲徹底累倒了。她的窘境引起當地郵政局領導的關注,朱玲被照顧招聘進去幫助燒飯,每月有幾百元的報酬。
家里有幾畝薄田,朱玲怎么也舍不得丟下。播種、管理、收獲……風里來、雨里去,朱玲無怨無悔。
附近村有不少人流轉土地成了種田大戶。稍有空閑,朱玲就到他們的田間打“鐘點工”,每天能有幾十塊錢收入,一點一滴增加手頭積蓄。
侍弄好農田,她還主動聯系手工活,忙里偷閑給人縫制衣服獲取微薄的報酬。
為了盡快還債,這么多年來,朱玲從未給自己添置過一件像樣的衣服。原本只有1.4米高、80多斤的村婦,如今體重下降到49斤。
她是家里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有限的積攢,除去支付兩個孩子讀書等開支所剩無幾。她只要手里稍微有點積蓄,就主動上門還債。在漫長的還債路上,朱玲跋涉了14年。截止目前,還欠債2萬多元。
朱玲的誠信故事,感動著鄉鄰。“前幾年,我家的老房子破舊不堪又要面臨拆遷,大家七湊八湊借錢給我,讓我在鎮上買了套商品房。聽說沒錢裝修,鄰居們又主動上門幫我家裝修,并說什么時候有錢什么時候再還。鄉里給我辦了低保,逢年過節還送來米和油等禮物。是黨和政府、鄉鄰們給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氣……”她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的嘴角總是會掛著微笑,就像一朵花兒悄然綻開著,帶給人溫暖和美麗。
朱玲把“誠實守信”舉過頭頂,人們贊譽她為“誠信大嫂”。她因此獲評“中國好人”“ 江蘇好人”“泗洪十佳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