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沭陽縣馬廠鎮江蘇金牛機械有限公司,機聲隆隆。“公司去年銷售760多萬元,本月底,新上馬的自動化生產線竣工投產,產能可提高兩三倍,年銷售額有望突破2000萬元,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旋耕機變速箱體專業廠家之一。”公司董事長劉林高興地介紹。
在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蘇達麗智能紡織有限公司,15條織縫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公司去年3月投產,今年年底生產線將達20條,銷售額有望突破兩個億。”公司總經理朱向東介紹說,二期項目計劃年內上馬,準備打造智能化車間,引進全自動智能電腦襪機、自動縫頭機等設備,實現織縫一體化。
如今,沭陽企業都鉚足一股勁,奔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正是這股勁,給沭陽工業發展帶來蓬勃生機。僅去年一年,全縣就新增開票銷售超2000萬元企業192家,新增開票超10億元企業4家、超億元企業36家、規模工業企業105家、納稅超億元企業2家。實現工業入庫增值稅22.8億元、增長26%;工業銷售收入748.9億元、增長23%,總量分別居蘇北縣市第一位、第三位,連續4年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
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分析說,通過這些年的項目招引和培植,沭陽的工業經濟已實現從無到有,但其發展層次和質量等級仍不高,只有招大引強選優,培植本土企業深耕主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才能實現工業經濟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新動能,贏得新一輪發展主動權。
緊盯大項目和產業鏈招商,沭陽近年下足了功夫。紡織服裝是沭陽的傳統主導產業之一,縣里瞄準紡織產業中的包覆紗產業深耕細作,招引邦源紡織、月源纖維、嘉德纖維等13家包覆紗生產企業,年產包覆紗9.8萬噸,占全國總量的18%,被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包覆紗產業基地”稱號。沭陽包覆紗企業還制定“全國包覆紗加工貿易單耗標準”,掌握了行業話語權。2016年3月動工建設的智能針織產業園,現已簽約入駐西南智能紡織、達麗智能針織等11個項目,總投資達60億元,有8個項目已投產。其中,外來客商投資企業9家。目前,僅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有紡織服裝企業230家,其中規上企業128家,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一大批大而優外來項目的“加盟”,使沭陽的家居制造、紡織服裝和裝備制造三大傳統產業日益壯大,對工業支撐作用也日益明顯。去年沭陽三大產業共實現開票銷售收入512.69億元,占全縣工業開票銷售總量的68.46%。當年,全縣簽約億元項目84個、協議投資266.7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6個。
兼并重組、技術改造、股改上市、規模發展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這些企業行為,在沭陽都被列入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的范疇。今年春節后召開的全縣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數百家表現突出的企業共獲得近億元“真金白銀”獎勵。去年,沭陽獲評“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和全省“制造業創新轉型成效明顯地區”。
如今在沭陽,政府與企業“同頻共振”,心往高質量發展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江蘇凹凸慢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年前還處于停產狀態,經縣相關部門牽線搭橋實現兼并重組,企業重現生機;返鄉青年徐樹衛創辦的江蘇光揚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縣里幫助其開展掛牌上市,企業經營走上規模化、規范化,去年實現開票銷售同比增長44%;馬廠鎮專門成立幫辦機構推進企業跨區域、跨行業兼并重組,預計年內可完成兩家交易額達2000萬元的兼并重組企業。
“只有多培植創新能力強、融合程度深、產業結構優、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少的項目,才會有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質量。”沭陽縣縣長彭偉說。
今年,沭陽除了聚焦“3+3”主導產業,即家居制造、紡織服裝和裝備制造三大傳統產業,以及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健康醫療三個新興產業的總量提升和質態優化,還排定紡織服裝十大項目、裝備制造十大項目、電子通訊八大項目、木材家居八大項目等“1188重大工業項目”,正在制定“產業目標三年計劃”方案,全力打造產業高地,奏響工業高質量發展最強音。